参与以下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子课题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C/02/016/03】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案例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组长:王晓洁、黄冬明
核心成员:柏黎平、章秦叶
季丽琴、王振红
赵洪明、邹晨阳
张 静
太仓市双凤中学
2022年3月30日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
案例研究
研 究 方 案
太仓市双凤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创新教育治理方式,顺应县域教育治理改革的发展需要。政社互动是太仓的创新举措,走出了从基层社会管理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之路。太仓教育系统顺应社会治理改革的需要,推进教育治理的创新实践,突出多元主体参与,实现管理民主化。作为太仓教育的一环,在“十四五”期间,太仓市双凤中学将在原有的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红橙”孵化计划、“青柚”成长计划、“蓝盾”助力计划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阔育人视域,利用丰富的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延伸教育治理方式和触角,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教育治理模式。
2.完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市级《关于建立健全学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镇域为地域单元推进教育治理,能更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治理措施。太仓市双凤中学隶属太仓市双凤镇,创新“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一体”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研究“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将有助于形成“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既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立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3.立足新农村教育实际,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瓶颈问题的实践需要。太仓市双凤中学位于城市西北部,是一所公办的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作为来太务工人员子女的定点安置学校,外地籍贯学生占学校生源的78%以上。由于不同的学习和成长背景,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偏弱,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等也相对滞后。因此,在家校政社一体共育的新理念指引下,立足新农村教育实际,破解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创造性开展行动机制和课程研究,探索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共育措施,服务学生成长,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镇域教育治理现代化,也为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推进县域教育治理发展提供实践借鉴。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社会参与度不够,学校民主化管理层级有待进一步推进。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科层化,尚未建立基于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管理重心下移不够,管理团队的自我组织、自主决策的能动性不足。学校主动打开“围墙”,与社区、家庭、社会联动的意识不强,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协商不足,左右关联、上下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格局尚未有效建立。
“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
学校的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仍存有职能和任务不明,以及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没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发挥其各自应有的协同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功能。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政社协同治理的相关内容较多,与学校教育相契合的治理体制案例也有不少,但涉及到学校管理方面的政社协同治理体制案例则很少。例如《协同治理理论探析》一文指出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对于改善治理效果,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政社联动”协同治理:功能、关系与策略选择》一文中阐述了何为“政社联动”、为何“政社联动”及如何“政社联动”,强调了协同治理及可能引发的改变、政社协同治理可能带来的实效以及遵循的原则、关系厘清和参考性策略。通过“政社联动”的协同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使政府与社会组织针对公共问题有效地衔接和持续地互动,在治理中解决社会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对于学校“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的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都有分别的论述,例如《新时代教代会在高校民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高校章程中学术机构及其运行模式———基于教育部核准的 18 所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校监会: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有效形式》《“规范化、常态化、有效化”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探索》,但将五会结合为一体共同研究的案例数量为零。
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政社协同育人机制,着力于利用镇域优秀教育资源,通过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依托项目化课程实施,开展共治共享的民主化委员会改革,将有助于提升各方教育力量对于家校政社大合作教育体系的理性认识,为建立并完善以“五会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学校民主化管理制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2.实践价值
本课题是以农村薄弱学校为研究样本,致力于“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研究,具有实践层面的区域启示和借鉴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助于优化学校民主化管理层级,不仅能缓解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层化问题,建立起基于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使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团队的自我组织、自主决策的能动性;而且促使学校主动打开“围墙”,增强与社区、家庭、社会联动的意识,建立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协商机制,有效建立左右关联、上下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二是明确了“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促进学校建立并完善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明确职责和分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其各自应有的协同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功能。三是研发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和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校社合作特色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助力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促进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群体发展。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有助于优化学校民主化管理层级。它不仅能缓解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层化问题,建立起基于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使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团队的自我组织、自主决策的能动性;促使学校主动打开“围墙”,增强与社区、家庭、社会联动的意识,建立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协商机制,有效建立左右关联、上下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格局。
2.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需要学校建立并完善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明确职责和分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其各自应有的协同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功能。
3.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将有助于学校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以及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校社合作特色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从而极大提升学生及家长、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创新之处
1.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治理的民主化建设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建设,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将始终坚持以学校为样本案例,以协同教育理论为引领,主动引入社会(社区)及家庭教育资源,管着三个教育系统的协调、补充、合作,科学开展学校教育治理的民主化委员会建设,综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引进镇域优秀教育资源参与学校民主化委员会建设
课题以学校“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体制建设中存在问题为行动导向,以“体制转型、机制优化、政策配位”制度建设为中心,研究“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并利用丰富的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延伸教育治理方式和触角,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教育治理模式,形成政府宏观治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四、核心概念与支撑理论
(一)核心概念
1.政社协同:是在政社互动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政府以科学、民主、法治为价值追求,以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核心,通过确权与服务,强化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工等主要社会管理主体之间协商能动,最大化地激发社会的参与活力。本课题的政社协同,是基于学校教育治理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通过简政放权,管理转型,实行与社会组织、单位与个人,平等协商,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共建教育机制,共享教育成果,提高教育领域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2.五会一体:是指基于学校教育治理的现实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以提升学校教育治理的民主化水平为核心目标,强调以学区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校务监督委员会为主,以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会为辅,由学校牵头,组织与协调政府、家庭、社、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治理,依托“凤雅校园+”系列共育项目,通过资源、平台与评价体系建设,进而形成相辅相成的合作育人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群体在其他团队中可能发生的伙伴力量,构建起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系统。
3.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是指学校建立基于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机制,由家校政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成立委员会,就学校干部、课程建设、人事管理等方面,学校主动与政府、社区、家庭、社会联动,形成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有效运作方式,左右关联、上下互动的多中心的治理体制,包括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效能评价机制。
4.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以学校为样本案例,以政社协同教育治理理念为引领,以学校“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体制建设中存在问题为行动导向,以“体制转型、机制优化、政策配位”制度建设为中心,研究“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协同发展整合增效的模式和机制,形成政府宏观治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二)支撑理论
1.系统论理论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有系统、组成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各要素关系,选择最佳结合方式,使系统达到整体上的最佳优化目标。本课题将学校的民主委员会的建设治理体制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政府、学校、社会部门、企业、家庭等看作一个协同的系统,运用系统论理论来分析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的结构和功能、各组成要素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政社协同系统的实施进行统筹协调与机制优化。
2.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以奥斯特罗姆夫妇(Vincent Ostrom and Elinor Ostrom)为核心的一批研究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的。多中心治理是在多中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中心是指借助多个而非单一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强调参与者的互动过程和能动创立治理规则、治理形态,主张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一个多元主体的合作、协同过程,改变了政府作为单一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的模式,构建起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供给模式,从而有效地克服单一靠市场或政府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主张与本课题理念高度吻合,可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3.善治理论
善治理论的代表是“公共治理”“协同治理”理论,即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并衍生出“多元共治”、“复合治理”、“多中心治理”等概念。善治理论强调“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它把公共管理定义为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单位、企业、个人等所有利益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行动的过程,认为“善治”意味着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协同治理,因此建立集体决策和共同参与制度,加强公共选择和公共博弈,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分享、权力协同是善治理论的主要诉求。就治理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理”。作为治理主体,无论政府、非政府组织或是私人企业都应具有合法性。就治理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治理的本意是服务,其出发点是让公众享有更充分的公共物品,享有更高满足度的公共管理,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福利的最大化。就治理方式而言,善治是“善于治理”,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合作。治理的过程,是多中心良性互动的过程,是政府不断回应公众需求的过程。就治理结果而言,善治是“善态治理”。要实现善治,必须改革由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的格局,建立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型治理模式,建立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的网络型治理模式,以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性,政府与社会的合作,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管共治,以实现公共选择和公共博弈的有效性、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性。善治体现了政社协同的精神,善治理论可以作为协同教育治理的理论工具,帮助我校民主委员会治理体制逐渐走向多元治理、和谐治理的理想境界。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动利用镇域优秀资源,借助家、社、企等多方外部力量,优化学校内部的治理体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组织机制;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研发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和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校社合作特色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建立并完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新农村家长积分制与政社挂钩联系机制,建立政府依法管学、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学的“五会一体”效能评价机制,构建起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系统;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校本案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教育治理创新路径与创新经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师生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分工
子课题1: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基础性研究
研究要点:
1.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家政策和学术理论的形势研究与比较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教育治理政策与教育改革方向,开展新公共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善治理论的文献研究,并对国内相关学校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改革成果案例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经验,确保课题的前沿性。
2.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及双凤镇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五会一体”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实施及效能情况,如职能与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与分工、协同教育的模式和机制,探究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主要负责人:章秦叶、季丽琴
子课题2: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组织机制的建构
研究要点:完善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组织机制是开发和利用多方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子课题组将着力于研究学校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的各自职能、职责和任务,研究其“五会一体”协同教育的融合原则以及可采用的适当形式,编织组织网络运行图,探索构建“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互动组织机制,如多方育人主体参与协商、审议、决策机制。也就是基于政社协同视域,鼓励家政社企不同教育主体在多方资源的支持下参与学校管理,在履行各自应有的职能的前提下,“五会”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育人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群体在其他团队中可能发生的伙伴力量,逐步形成“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
主要负责人:王晓洁、黄冬明
子课题3: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项目化建设的行动研究
研究要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家校政社协同教育机制,调动可动用的镇域优秀教育资源,分步实施“教代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学术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校务监督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家长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学区工作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研究,明确“五会”的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雅校园+”系列项目建设。子课题组将以共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共育平台搭建和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实施以蓝盾助力、红橙孵化项目、“白鸽宣讲”为品牌的“政府+”共育项目,以“青柚”成长、“筑梦匠心”、“绿叶爱心”为品牌的“社会+”共育项目,以及以“凤坛家话”胶囊、“家长智库”培育、“栖凤家韵”为品牌的“家庭+”共育项目,开发并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研发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校社合作特色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试点开展新农村家长积分制与政社挂钩联系机制,优化“五会一体”的协同育人的运行模式,建立并完善“民主化”委员会项目化实施管理机制,不断协调家校政社四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其不断融合,实现聚合生力、整合增效、合力共赢。
★“学区工作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王晓洁、柏黎平
★“家长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章秦叶、王振红
“教代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王晓洁、张 静
“学术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季丽琴、邹晨阳
“校务监督委会与”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黄冬明、赵洪明
(★为重点研究项目)具体研究如下:
子课题4: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效能评价机制的建构
研究要点:在学校原有的校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面向其他四会成员选聘“五会”效能评价委员,成立学校“五会一体”民主委员会效能的专业评价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校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副主任则可由学区工作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出任,建立“五会”评价制度与绩效考核方案,并融合区域和教育联盟的教学督导机制,采用问卷或座谈、以及委员会工作汇报答辩等方式,定期开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多主体评价和多维度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治理体制,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化发展,以及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主要负责人:黄冬明、赵洪明
六、研究思路与规划
1.研究思路
研究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与申报开题
2021.4 县级课题申报,邀请专家论证并完善研究计划。
2021.5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开展文献研究,了解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教育治理以及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案例,把握影响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相关要素,及其发生作用的一般规律,完成文献综述。同时,面向广大教师和家长了解学校“五会”的实施情况,评估建设水平,针对痛点与难点,商讨可优化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2021.6 组织开题论证活动,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2021.9 结合开题论证意见,完善研究方案,申报省市级规划课题,完成课题申报书。
阶段成果: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政策咨询建议、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部署与行动研究
2021.9-2021.12 由学校牵头,联合双凤镇域相关政府部门(凤雅社区、凤中村、消防站、派出所等)、社会人士、家长代表与课题组相关人员,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完成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委员会治理体制建设的规划设计,研究设计相关组织、管理与考评制度,落实制度的操作规则。根据子课题内容合理分工,科学部署课题研究。
2022.1-2022.3 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撰写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并参加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2022.4-2022.12 全面推进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委员会治理体制建设的行动研究。开发挖掘镇域优秀共育资源,搭建共育平台,完善学校的校务监督委员会的相关评价机制等,组织多种形式的各子课题学期课题研究推进会,把握研究进展、交流研究成果、谋划研究方略。每月组织相关主题的课题活动,每学期开展高层次论坛与研讨活动。组织年度阶段成果评选与发布活动,择优组织专家专项指导,推荐相关案例发表。接受专家组的中期诊断与评估。
阶段成果: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委员会治理制度系列、《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组织机制的建构》论文,以及家校政社共育案例。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成果推广与结题鉴定
2023.1-2023.6 再次设计问卷,检验课题实效性。整理案例和相关资料,反思存在问题,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围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举行多样化的评优展示活动,推介实践与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研究成效。
2023.7-2023.12 整理成果;召开结题会议;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提交结题报告。
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成果集、《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校本课程。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与时俱进,更新学习资料。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研究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改进调整策略。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代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学术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校务监督委员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学区工作委员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家长委员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系统地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了解其对于“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建立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使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得以推广和应用。
七、课题研究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1.课题核心组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
本课题由分管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书记担任第一主持人,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都有独立或核心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经历,是太仓市学科带头人;同时她曾担任区域内多所学校的德育副校长,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对于家委会、教代会等有研究。担任本课题第二主持人的是校长,他全面主持学校工作,是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也曾有相关课题的研究经历,且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发表。
核心成员由多名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强、富有管理经验的教师参与,他们是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校长,也有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办等条线工作的负责人。其中二人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一人是太仓市学科带头人及太仓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另有两人分别是太仓市学科能手、太仓市学科新秀,都曾多次主持或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学年各自都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具有极高的教科研能力。
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
课题组在确定研究选题之后,立足实际,设计了家校社三个维度的问卷和访谈对本校“五会”现状进行了系列调研工作,获得了相关信息,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整理分析,探究原因,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课题组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关于政社协同治理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形成了文献报告,使课题研究能立足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之上,少走弯路,使后期研究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组织支持。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受到学校领导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使本项课题在学校的调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以及专业上的指导。
(2)专家支撑:学校将为课题组专门聘请市级及以上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专家做指导,引领着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此外,联盟活动和市专家送培活动,也为课题组的研究活动提供了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支撑力量。
(3)制度保障:本校有完善的校本研修体系,为本课题的实施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所属的区域联盟教育集团会定期举行校校之间教科研交流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经费保障:由学校划拨专门的科研经费以保障课题研究要支付的各种费用。
八、预期成果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21年6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
章秦叶 周秋洁 |
2 |
2021年9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季丽琴胡铁汉 |
3 |
2023年1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组织机制的建构》 |
论文 |
王晓洁张静 |
4 |
2023年1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运行机制的建构》 |
论文 |
柏黎平王振红 |
5 |
2023年1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效能评价机制的建构》 |
论文 |
黄冬明赵洪明 |
6 |
2023年6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王晓洁 季丽琴 |
7 |
2022年12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成果集 |
论文集 |
邹晨阳 |
8 |
2022年12月 |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校本课程 |
校本课程 |
柏黎平 章秦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