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活动主题:探究不同羽绒服的保温性能 活动形式:研讨 主持人:雷雨 流程: 1.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冬天天气寒冷,羽绒服是最常见的保暖外套,如何挑选一件保暖性能好的羽绒服? 2.猜想与假设 教师根据现场同学外套穿着情况,引导学生查看自己的羽绒服水洗标信息,对比其他同学的羽绒服水洗标,找出水洗标上给出的要素-面料、里料、填充物、填充量等。分别列出水洗标各项信息,对比分析。基于观察、对比,学生分小组提出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面料的材料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有影响。 猜想2:里料的材料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有影响。 猜想3:填充物的材料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有影响。 猜想4:填充量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有影响。 ...... 3.设计实验 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开展探究实验的思路。 (1)如何比较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制作外形一样的羽绒布袋,用布袋包裹住初温相同的热水袋,相同时间布袋内的温度下降得越少,说明保暖性能越好。实验小组根据本组提出的猜想继续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2)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变量? (3)需要控制哪些变量,采用何种控制技术? 教师展示提供的实验材料:白鸭绒、白鹅绒、灰鸭绒、灰鹅绒、羽毛、聚酯纤维、涤纶、锦纶、氨纶、棉布、皮革、测温仪、测温成像仪、电子秤、针、线。学生根据需要自选材料。 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7-15所示)。 表7-15 实验数据记录表
时间/min |
|
|
|
|
|
|
布袋1包裹后热水 袋的温度/℃ |
|
|
|
|
|
|
布袋2包裹后热水 袋的温度/℃ |
|
|
|
|
|
|
布袋3包裹后热水 袋的温度/℃ |
|
|
|
|
|
|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学生自主学习测温仪使用说明书,学习操作方法。教师提示操作注意事项:使用红外测温仪时,激光不要对着眼睛。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外形相同的布袋,在填充时还要注意采用相同的填充方式。 5.总结与分享 对于不同猜想,各找一组进行分享,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倾听其他组的分享,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展开进一步讨论。 6. 迁移提升 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主题阅读材料,了解羽绒服的发展历史,交法感悟与发现,尝试对实验结论进行解释。 例如: 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与外层面料有关,外层面料防水性能越好,织得越密, 羽绒就越干燥蓬松,羽绒服也就越保暖。蓬松的羽绒积蓄空气,并且用羽绒服面料隔好的保暖性。并不是充入的羽绒越多,羽绒服越保暖,羽绒能存蓄的空气体积有一个羽绒服上的花纹线使用了“绗缝技法”,绗缝的作用是固定羽绒使其均匀分布,设计最后,学生总结挑选羽绒服的要素,编写《羽绒服选购指南》。 【案例点评】 赵洪明老师点评:本案例属于应用科学模型的探究课,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要素与方法。在学生具备温度及内能的知识基础后,从生活中常见的“羽绒服”入手,提出真实问题“如何挑选一件保暖的羽绒服”。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生活经验,有利于引发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充分体现出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顾建华苏老师点评:教师让学生观察羽绒服的水洗标,提出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学会清晰表达科学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阐述问题、选择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由于问题较为开放,需要教师做好预案,并提前备足物料,支持学生进一步探究。在提出解决方案、分组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与方法完成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汇报阶段,锻炼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迁移提升环节,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进一步解释实验结论提供理论依据。本案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