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开放性学案教学模式应用调查报告

作者: 时间:2025-06-14 点击数:

数学开放性学案教学模式应用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开放性学案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在本校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试点应用。为全面了解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本次调查旨在:评估学生对开放性学案的接受程度与学习体验;量化分析开放性学案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实际影响;挖掘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优化开放性学案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依托 “问卷星” 平台进行数据收集。问卷精心设计 14 个问题,从学习体验、能力发展、实施困难等维度展开,确保调查内容全面覆盖开放性学案教学的关键环节。

2.2 调查对象

调查面向本校八年级 75 名学生,样本选取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差异,力求全面反映不同层次学生对开放性学案的反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开放性学案的接受度

调查数据显示,开放性学案在学生群体中获得高度认可:

学习兴趣88% 的学生对开放性学案持积极态度,其中 46.67% 表示 “非常喜欢”,41.33% 表示 “比较喜欢”;54.67% 的学生认为开放性学案 “更有趣”,40% 的学生认为其 “更具挑战性”。

学习主动性64% 的学生在使用开放性学案学习时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为更直观呈现数据,学生对开放性学案的喜欢程度分布如下图所示:

3.2 能力发展评估

开放性学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如下:

能力类型

认为有提升的学生比例

独立思考能力

80%

合作意识

76%

问题解决能力

61.33%

数学表达能力

50.67%(中等提升)

数据表明,开放性学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成效突出,但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3.3 实施困难与建议

在开放性学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反馈的主要困难及提出的改进建议如下:

主要困难68% 的学生反映 “时间不够”,课堂探究时间不足;50.67% 的学生认为 “缺乏指导”,影响学习效果;49.33% 的学生遇到 “小组合作问题”,导致协作效率低下;16% 的学生表示 “不知如何入手”,学习初期存在困惑。

学生建议58.67% 的学生希望增加 “更多示范案例”,辅助理解学习内容;65.33% 的学生提议设计 “分层任务选择”,满足不同学习水平需求;32% 的学生要求提供 “更明确的指引”,降低学习难度;33.33% 的学生期待获得 “更及时的评价反馈”,助力学习改进。

四、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积极成效开放性学案获得学生广泛认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效果显著; 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度。

存在问题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习任务难以充分完成;部分学生缺乏有效指导,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小组合作机制不完善,影响学习效率;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未达到预期目标。

4.2 改进建议

优化学案设计增加典型示范案例,重点展示解题思路与方法;设计分层任务,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强化数学表达训练环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逻辑阐述能力。

改进实施方式科学规划课堂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探究与交流时间;引入 “翻转课堂” 模式,将基础知识学习前置,为课堂深度探究预留空间;优化小组分工机制,明确成员角色与责任,提高合作效率。

完善支持体系开发配套微课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辅助;编制详细的学案实施指导手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操作指南;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在开放性学案教学中的指导能力与课堂把控能力。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双凤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