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活动主题: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实践 活动形式:观课 主持人:雷雨 流程:刘洋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气体的压强》 
评课: 赵洪明老师:对于气体压强这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气体压强的存在和作用。另外,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刘洋老师作为一名见习期教师,课堂的操控能力很老练,在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后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并利用手边的小工具解决问题。但是,有些课堂上难以演示的实验,如果老师能够采用其它教学手段,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解释自制气压计的实验中,讲解不够清晰、实验设计条理不够合理,这需要及时改进和提高。 读书分享:
雷雨老师:本案例以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利用易得的用具进行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部分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揭秘物理现象充满了向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接着通过大量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现象入手,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会感悟到所运用的物理知识,边抽象为具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得到的物理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解开杠上课时产生的疑惑。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