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活动主题: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实践 活动形式:观课,研课 主持人:雷雨 流程:刘洋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电功率复习》 
评课: 刘洋老师自评: 1. 设计意图达成度 ①通过"电功率概念树"小组竞赛,90%学生能区分"额定/实际功率"(课堂检测正确率88%) ②阶梯式习题(基础→变式→生活场景)完成率:A层100%,B层82%,C层63% 不足:动态电路功率分析环节超时,导致"电器安全使用"德育目标未充分展开 2. 合作学习有效性 实验环节采用"异质分组"(每组含1名A层+2名B层+1名C层学生) 亮点:设计"故障排查卡"(如故意断开滑动变阻器),激发小组讨论 问题:2个小组出现"能者包办"现象,需改进角色分工(如增设"器材管理员""数据质疑员") 3. 教学创新点 用"电费账单"创设情境,计算空调/节能灯耗电差异 自制教具"功率可视化电路"(LED亮度+数字功率计同步显示) 赵洪明老师点评: 1. 优点: ①思维导图运用精准,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测量-计算-应用"逻辑链 ②实验设计有层次:基础组(测小灯泡功率)+挑战组(探究电池输出功率极值) 2. 建议: ①可增加错误案例对比(如展示学生作业中"220V 100W"灯接110V的常见错误计算) ② 对C层学生应提供公式速查卡(如标清P=W/t与P=UI的适用情境) 雷雨老师点评: 1. 值得学习处: 用手机充电器标称功率计算充电时间,贴近学生生活 "功率单位类比"(1W=1J/s≈拍手一次能量)生动形象 2. 疑问: 是否考虑让小组自主设计实验记录表?现成表格可能限制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