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研究实际活动表

作者: 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2月研究实际活动表

课题题目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合作小实验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

立项编号

L2022027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理化生研修室

时间

2025.02.27

研究主题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加深对物理合作小实验的重视

 

 

 

 

 

 

过程:

活动主题: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实践

活动形式:假期阅读文献交流

主持人:雷雨

流程:

1. 雷雨老师理论学习交流

从《小组实验中的认知冲突设计》看探究式学习

文献来源:《物理教学》2023年第5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社会建构主义、错误前概念  

一、文献核心观点摘录  

1. 作者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刻意制造认知冲突的小组实验(如"浮沉子反常现象")比传统实验学生概念留存率提升40%  

2. 提出"三阶段冲突模型":暴露前概念→制造矛盾→小组协商重建  

3. 引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同伴对话的重要性  

二、教学实践启示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我尝试以下改进:  

1. 预设陷阱:发放不等臂杠杆(力臂刻度故意错误),让小组自行发现数据矛盾  

2. 角色分工:  

- 操作员(动手实验)  

- 质疑者(提出反例)  

- 记录员(标注异常数据)  

3. 课后问卷显示:83%学生能准确解释"力×力臂"而不仅是"力×距离"  

三、批判性思考  

1. 文献未涉及的问题:  

- 学困生在冲突情境中易产生挫败感(需设计分层任务卡)  

- 40分钟课堂难以完成完整冲突循环  

2. 我的改进方案:  

- 增加"冲突缓冲环节":用PhET仿真软件预演错误操作

 

2. 刘瑞鹏老师理论学习交流

评《AR技术辅助物理合作实验的元分析》  

文献来源:知网

关键词:增强现实、多模态交互、实验可视化  

一、研究亮点梳理  

1. 元分析37篇文献发现:AR组比传统实验组在"电路连接"等抽象实验中效果量d=0.72(中等效应)  

2. 创新提出"四维交互框架":  

学生--手势操作-->虚拟器材  

虚拟器材--实时反馈-->数据面板  

数据面板--异常提示-->教师端  

教师端--个性化指导-->学生  

二、课堂实践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融合AR技术:  

1. 合作新模式:  

- 2人操作真实光具座  

- 1人用平板扫描生成虚拟光线路径  

- 1人比对虚实成像差异  

2. 效果对比:  

三、延伸讨论  

1. 技术局限性:  

- 农村学校设备短缺问题(可改用手机扫码方案)  

- 虚拟操作削弱真实器材手感  

2. 文献启发的新课题:  

- 如何平衡"技术新奇效应"与"物理本质聚焦"  

- 合作实验中人机配比最优解探究

3.雷雨老师总结

 

合作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知识的不同见解。智能软件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资料、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知识,深化对合作讨论中涉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智能软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练习。在合作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这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融入小组学习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物化成果

相关理论学习资料收集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双凤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