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
中期汇报活动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17年7月修订)》,我市教育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已进入中期汇报阶段。为了更好地总结与推广前期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下阶段研究工作,经研究决定,组织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3年11月22日(周三)上午8:30—12:00
(8:00开始签到)
二、活动地点
太仓市实验小学高新区校区五楼会议室
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
中期汇报
太仓市双凤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简述
1.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社会参与度不够,学校民主化管理层级有待进一步推进的问题。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科层化,尚未建立基于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管理重心下移不够,管理团队的自我组织、自主决策的能动性不足。学校主动打开“围墙”,与社区、家庭、社会联动的意识不强,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协商不足,左右关联、上下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格局尚未有效建立。
(2)解决“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学校的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仍存有职能和任务不明,以及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没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发挥其各自应有的协同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功能。
2.核心概念界定
关键词1:政社协同
政社协同是在政社互动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政府以科学、民主、法治为价值追求,以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核心,通过确权与服务,强化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工等主要社会管理主体之间协商能动,最大化地激发社会的参与活力。本课题的政社协同,是基于学校教育治理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通过简政放权,管理转型,实行与社会组织、单位与个人,平等协商,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共建教育机制,共享教育成果,提高教育领域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关键词2:五会一体
五会一体是指基于学校教育治理的现实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以提升学校教育治理的民主化水平为核心目标,强调以学区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为主,以校务监督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会为辅,由学校牵头,组织与协调政府、家庭、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治理,依托“凤雅校园+”系列共育项目,通过资源、平台与评价体系建设,进而形成相辅相成的合作育人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群体在其他团队中可能发生的伙伴力量,构建起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系统。
关键词3: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
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是指学校建立基于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机制,由家校政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成立委员会,就学校干部、课程建设、人事管理等方面,学校主动与政府、社区、家庭、社会联动,形成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有效运作方式,左右关联、上下互动的多中心的治理体制,包括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效能评价机制。
关键词4.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
以学校为样本案例,以政社协同教育治理理念为引领,以学校“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体制建设中存在问题为行动导向,以“体制转型、机制优化、政策配位”制度建设为中心,研究“五会”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协同发展整合增效的模式和机制,形成政府宏观治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3.研究目标
(1)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组织机制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合理利用镇域优秀资源,借助家、社、企等多方外部力量,优化学校内部的治理体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组织机制;
(2)建立并完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运行机制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研发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和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校社合作特色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建立并完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3)建立多元评学的“五会一体”效能评价机制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新农村家长积分制与政社挂钩联系机制,建立政府依法管学、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学的“五会一体”效能评价机制,构建起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系统;
(4)形成校本案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师生发展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校本案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教育治理创新路径与创新经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师生发展。
4.研究内容
子课题1: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基础性研究
研究要点:
1.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家政策和学术理论的形势研究与比较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教育治理政策与教育改革方向,开展新公共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善治理论的文献研究,并对国内相关学校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改革成果案例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经验,确保课题的前沿性。
2.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及双凤镇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五会一体”的“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的实施及效能情况,如职能与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与分工、协同教育的模式和机制,探究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主要负责人:章秦叶、季丽琴
子课题2: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组织机制的建构
研究要点:完善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组织机制是开发和利用多方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子课题组将着力于研究学校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区工作委员会的各自职能、职责和任务,研究其“五会一体”协同教育的融合原则以及可采用的适当形式,编织组织网络运行图,探索构建“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互动组织机制,如多方育人主体参与协商、审议、决策机制。也就是基于政社协同视域,鼓励家政社企不同教育主体在多方资源的支持下参与学校管理,在履行各自应有的职能的前提下,“五会”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育人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群体在其他团队中可能发生的伙伴力量,逐步形成“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
主要负责人:王晓洁、黄冬明
子课题3: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项目化建设的行动研究
研究要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家校政社协同教育机制,调动可动用的镇域优秀教育资源,分步实施“教代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学术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校务监督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家长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学区工作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研究,明确“五会”的职能和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雅校园+”系列项目建设。子课题组将以共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共育平台搭建和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实施以蓝盾助力、红橙孵化项目、“白鸽宣讲”为品牌的“政府+”共育项目,以“青柚”成长、“筑梦匠心”、“绿叶爱心”为品牌的“社会+”共育项目,以及以“凤坛家话”胶囊、“家长智库”培育、“栖凤家韵”为品牌的“家庭+”共育项目,开发并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研发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校社合作特色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试点开展新农村家长积分制与政社挂钩联系机制,优化“五会一体”的协同育人的运行模式,建立并完善“民主化”委员会项目化实施管理机制,不断协调家校政社四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其不断融合,实现聚合生力、整合增效、合力共赢。
★“学区工作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王晓洁、黄冬明
★“家长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章秦叶、王振红
“教代会”协同民主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王晓洁、张 静
“学术委员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季丽琴、邹晨阳
“校务监督委会”协同治理项目 主要负责人:柏黎平、赵洪明
(★为重点研究项目)具体研究如下:
子课题4: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效能评价机制的建构
研究要点:在学校原有的校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面向其他四会成员选聘“五会”效能评价委员,成立学校“五会一体”民主委员会效能的专业评价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校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副主任则可由学区工作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出任,建立“五会”评价制度与绩效考核方案,并融合区域和教育联盟的教学督导机制,采用问卷或座谈、以及委员会工作汇报答辩等方式,定期开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多主体评价和多维度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的治理体制,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化发展,以及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主要负责人:黄冬明、赵洪明
二、研究措施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双凤镇,是一所公办的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也是双凤镇域内唯一一所初级中学。作为新市民积分的定点学校,非太仓籍学生占比达78%以上,常年来教育质量徘徊不前。学校开始着手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依托镇域教育治理走出一条农村薄弱学校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1.文献研究,明确方向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于政社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较多,与学校教育相契合的治理体制案例也有不少,但涉及到政社协同教育治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案例则很少。因此,镇域教育治理下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工程着实是一创新之举。
镇域教育治理是政府部门以乡镇为地域单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教育规划、教育制度、质量保障、督导评价等多个维度,提供治理工具、方式方法、软性环境和保障条件等多方面支撑,开展多主体协同参与的系统治理。
2.调查研究,问题归因
2020年9月,以村(社区)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围绕现有镇域教育治理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实际运行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分析当下家校政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构建镇域教育治理工程提供问题询证和实践路径。
(1)镇域教育治理的组织平台和管理边界不清。据调查显示,41.3%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责任边界。此外,85.6%的村(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来源于家长和学校”,家校政社合作仅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村(社区)参与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被忽视,镇域教育治理的组织平台尚未有效建立。
(2)镇域教育治理的参与方式和内容单一。据调查显示,70.1%的家长采用QQ、微信、电话等沟通方式参与教育治理,71.63%的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仅28.37%的家长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育人研究。学校当前的家校政社合作方式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缺乏周密的家校共育计划。而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内容实践类仅占比12.8%,镇域教育治理缺乏资源的深度融合和课程开发的研究实践。
(3)镇域教育治理的联动机制有待健全。根据调查显示,45.6%的家长“不太愿意或不参与”家委会,98.8%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不参与或不清楚是否参与学校内部治理”,实践中也仅仅是开放寒暑假的托班等低层次的合作。镇域教育治理协同育人主要由学校来主导,家长、社区只是被动接受,不能形成有效互动,更不能积极主动地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的有效联动机制。
3.行动研究,落实规划
2021年9月至12月,由学校牵头,联合双凤镇域内相关部门、社会人士、家长代表,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完成镇域共建“运作体系”,创新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研究相关组织、管理与考评制度,落实制度的操作规则,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联动创设镇域教育治理的组织与平台。成立镇域教育治理共育中心,下设三个分中心,即依托镇域党建资源,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成立双凤镇党建联盟共育中心;依托镇域学区工作委员会,充分利用市级社会资源,成立双凤镇社会关爱共育中心;依托镇域社区力量,进一步延展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成立双凤镇亲子成长共育中心。
(2)协同规划镇域教育治理的理念与目标。在政社协同教育治理理念的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包括:品格锤炼目标、课程体系目标、运行机制目标、共育主体发展目标。
(3)整合开发镇域教育治理的资源与内容。围绕思政领航、地方文化、生涯教育、劳动实践、艺体课程等方面,政校联合研发基于福地新农村特色的课程群,形成“德润福地”红色研学路线图和课程资源包。围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以及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群团、社区、站所、社工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校社新型“课程建设共同体”。围绕家庭阅读、子女教育、邻里和谐和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发家校共育课程建设。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与成效
1.实践成果,案例丰富
2021年9月至今,学校立足镇域教育治理实际,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创造性开展镇域共治“课程体系”案例研究,创新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联动平台、研发课程体系和资源智库建设,探索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镇域治理共育措施。
(1)镇域“政府+”治理共育课程的实施路径:共建基地+共研课程+共润体验
“红橙”孵化课程:与村、社区、站所建立党建联盟,开发思政道德、非遗传承、地方特色等沉浸式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类课程。将授课地点由“学校课堂”迁移到“红色阵地”,将授课方式由“师生合学”转变为“校社联习”,由村社区党委书记、学校党团员先锋教师、少先队员代表,不同的年龄、不同职业、有相同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的先锋讲述党史、镇史和校史,红映福地,薪火相传。
“筑梦”匠心课程:与职业院校、企业、商会建立生涯平台,开展劳动养成教育、生涯体验等实践类课程。
“蓝盾”助力课程:与政法系统联合建立法治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少年军校、入学军训等课程。依托实践基地面向师生、家长开展多元化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从而合力共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多维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镇域“社会+”治理共育课程的实施路径:精神协引领+协建功能区+协开微课程
“白鸽”宣讲课程:与医疗卫生系统建立关爱阵地,进行生命教育、健康防疫教育等。进一步健全“生命安全体验教室”各功能区建设,开发9大类27个问答类微课程,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量身定制各认知体验区的学生活动,以系统化的体验课程,来充分发挥体验教室应有的教育功能,织密生命安全防线。
“绿叶”志愿课程:与群团组织建立助学计划,开展关爱奉献、志愿服务教育,让学生感受爱、学会爱。通过设立社会各界的爱心奖励助学金,上好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上好一堂生动的爱心助力课,传递社会温暖。上好一堂文明实践活动课,以鲜活的事例启发学生争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爱心的时代新人。
“青柚”成长课程:与高校、社工建立赋能体系,以个辅、团辅等形式,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个辅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采用自愿报名预约咨询的形式,一对一进行指导。团辅注重持续性跟进,以系列化课程助力班集体发展。引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护佑青少年成长,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青少年学生争做内心强大而健康的新时代少年。
(3)镇域“家庭+”治理共育课程的实施路径:统筹机制+互动沙龙+智库互享
“凤坛家话”胶囊课程。在传统的家访、家长学校集中授课等家校互动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深班主任以及优秀家长的骨干力量,以读书交流会、专题讲座、在线微课等形式,持续推进“菜单式”家长沙龙。同时,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制”家长学校运作新模式,从学生参与家长课程建设的角度,延伸自主互育共生触角。
“家长智库”培育课程。由传统的三级家委会延伸为五级家委会,增加组级和社区两个层级,开展必要的家委培训,让家委会更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校门护“安全”岗,进课堂看“生”态,进食堂验“菜”品,上讲台做“指导”师等。
“栖凤家韵”家风家训课程。每学年,学校向学生及家长征集优秀家风、家训,汇编成“栖凤家韵”家庭学习手册,促进亲子对话,让家长们成为子女的榜样与标兵,让家长们的优秀品格成为学生品格发展的风向标。
2.理性认识,评价推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循序渐进,在一次次学习研讨、实践探索、改进调整等工作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成长的脚步声。具体见表。
课题组获奖统计表 |
课题 |
论文发表与获奖 |
论文案例获奖 |
市级以上讲座、交流 |
大市级 |
省级 |
大市级 |
市级 |
省级 |
市级 |
1 |
1 |
1 |
3 |
2 |
1 |
1 |
以上成绩在有效促进课题组成员专业发展提升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学校和双凤镇教育的发展。
(1)打造了教育治理的双中样本。建立了一种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家校共育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并不断完善、强化,持续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纵深发展。太仓市双凤中学在2021、202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教育系统综合质量考核二等奖,2020-2022年度连续三年获太仓市初中素质教育成果奖,成为太仓市范围内唯一一所中考连续三年进步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呈稳步上升态势。
(2)推进了镇域学校一体化育人。学校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的同时,还加大对镇域内的其他学校,如双凤小学、新湖小学、耀华学校和幼教中心等帮扶,特别是在共享协同育人的课程资源方面,进一步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3)交出了立德树人的双中答卷。两年来,共育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喜爱,红色研学、生涯体验等更成为“明星课程”,“耕读稻田”“蓝色卫士”等特殊课程直接将教室搬入了稻田、站所。这些富有镇域特色的丰富多彩校社共育课程,把“爱国爱党爱家乡”和全面实现“五育并举”有机融合。
存在的问题与下阶段研究计划
1.存在问题:
困惑1:在“双减”“双新”背景下,统筹镇域各级各类力量,强化政社对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的功能,学校如何进一步再完善运行机制,拓展更多平台建设,界定各方力量的管理边界和职能范围。
困惑2:一些特色课程由于不可抗因素只能小范围开展,如何确保达成设定的课题研究目标中的品格锤炼目标全覆盖。
困惑3:试点开展新农村家长积分制(亲子阅读、五项管理、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与村社区、企业挂钩联系制度,这个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家政社协同,但是涉及范围较广,研究遇到瓶颈。
2.下阶段工作计划:
(1)以学校为样本案例,以政社协同治理理念为引领,研究“五会”职能与任务、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力求形成政府宏观治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2)开展针对“五会”改革创新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对各方治理主体进行治理能力培训是保障改革创新有序推进的关键,加强对各方代表的能力培训,提高代表民主参与素质。
(3)强化“五会”改革创新作用的宣传,通过海报专栏、专题讲座、微信推送、校园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五会”的功能作用,以获得教职工和家长广泛支持。
附件
1.发表的论文:
(1)王晓洁、黄冬明《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工程的创新实践——以太仓市双凤中学德润铸品工程为例》发表于《太仓教育》2022年第1期。
(2)季丽琴《疫情时教育不“空窗”,话题“云”班会巧引导——以话题“云”班会为探究中学生品格提升指导的路径》发表于省级刊物《华人时刊·校长版》2021年1月刊。
(3)章秦叶《德育赋能 让劳动精神渗透教育教学——基于劳动教育的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创新策略》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21年第7期。
(4)邹晨阳《强校园社区建设,促学校文化发展》发表于《太仓教育》2021年1月增刊。
(5)王丽芳《为“美”而生,向“乐“而行——开展高质量德育活动,做好德育专题教育》发表于《太仓教育》2021年1月增刊。
(6)王晓洁、黄冬明《镇域教育治理: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工程的创新实践——以太仓市双凤中学德润铸品工程为例》计划发表于《中学教学参考》2024.5。
2.获奖的论文:
(1)季丽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家庭亲自沟通模式指导的实践与思考》获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育管理论文一等奖。
(2)季丽琴《自我赋能,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素养“金字塔”》获得2020年苏州教育学会一等奖。
(3)季丽琴《疫情时教育不“空窗”,话题“云”班会巧引导——话题“云”班会在中学生品格提升指导中运用的实践研究》获2021年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等奖。
(4)章秦叶、王振红“政社协同视域下“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路径研究””,2023年太仓市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
3.课题: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五会一体”民主化委员会治理体制案例研究。批准号:2021/C/02/016/03。
项目:
第四批太仓市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结项:家校政社协同视域下“德润铸品”共育课程实践.
2023第一期德育创优创新项目立项:“家·成长”家庭教育三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