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月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4-12-16 点击数:

11月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合作小实验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

立项编号

L2022027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理化生研修室

时间

2024.11.21

研究主题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将小实验与教学内容合理关联

 

 

 

 

 

 

过程:

活动主题: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实践

活动形式:观课,研课

主持人:雷雨

流程:雷雨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树荫下的光斑》

评课:

雷雨老师自评:提前布置好拍摄树荫下光斑的任务,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向学习交流群里面发送投票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教师引导或者学生向智能助手提问,使得教学过程持续进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 将实验现象拍摄视频或者照片发到到群里,教师选择性展示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最后课堂反馈使用问卷星在线回答三个问题,并当堂显示学习结果。在课堂总结方面,教师采用通义听悟生成本节课文本,并用360ai办公生成概念图。

 

赵洪明老师点评:

1. 实验引入激发兴趣:教师以在树荫下实地观察光斑的实验作为课程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例如,当学生们看到地面上形状各异的光斑时,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测,课堂气氛活跃。
2. 知识讲解深入浅出:在讲解树荫下光斑形成的原理时,教师能够将复杂的光学知识,如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阐释。把小孔成像类比为针孔相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通过小孔后如何形成倒立的实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3. 小组合作促进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改变小孔的形状、大小以及光源与小孔的距离等因素,观察光斑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了影响光斑形成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人工智能助教学:以自然语言与学生进行实时对话互动,解答疑问、提供解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还可以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测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评价,给出详细反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明确改进方向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合作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知识的不同见解。智能软件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资料、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知识,深化对合作讨论中涉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智能软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练习。在合作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这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融入小组学习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物化成果

基于小组合作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课例一份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双凤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