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5-02-26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11月)

课题题目

搭建区域认知支架:初中地理数字地图创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江苏青年专项

立项编号

C/2023/03/35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时间

202411 20

研究主题

“做”地理中向未来,共创教学新方向

所要解决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数字地图教学

研究方法

主题研讨








严乃超名师工作室十一月研修活动

苏州市地理名师发展共同体“‘做’地理的育人价值与实践探索”主题研修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方洲路校区举行,严乃超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参与观摩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听课议课评课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20241120日(周一)10:00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三、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

严乃超名师工作室

2024112

来自苏州市平江中学的孔庆梅老师开设了“城镇与乡村”公开课,她以乡愁为话题,兼顾了地理的学科特性和课程思政的人文关怀,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了苏州市的城乡变化,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



课后,由苏州各区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本次讨论着重于如何将地理与思政知识融合到教学中,通过具体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老师们分享了乡村振兴、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及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强调利用身边事物与变化作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与文化自豪感,深化学习体验。讨论还涉及新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创新,以及通过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一致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跨越学科界限,鼓励学生探索、讨论和实践,以培养其全面发展。

创融共生

下午在西交附中王晨光和黎心泽老师的引导下,专家和工作室学员们体验了部分校园地理实践课程资源。大家考察了景观生态池中的跨学科乡土教学资源、石灰岩和砂岩互层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沧海桑田石”,原创设计的“教学用赤道式日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太湖石、泰山石、雪浪石等景观石。

还研讨了校园气象站和大型傅科摆等相关课程的开发;参观了农业园中的设施与农作物等,了解农业园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西交大苏州附中因地制宜开发地理实践资源,灵活机动实施地理实践课程和取得的成果令人感叹。


名校实践



随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刘雁带领嘉宾们参观了学校校史博物馆,了解西交大苏州附中二十年来从创建到迅速成长的不凡历程。

刘雁书记进行了《“大思政”视域下的高中融创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讲座。以“融创”课程体系来推进课程创新,聚焦校本课程开发,突出科技教育特色,提升人文素养,注重思政渗透并关注师生成长。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嵇瑾老师总结指出,刘雁书记的讲座站位高,能落地,把“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在学校课程中;课程建设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课程融通形成育人合力;从传统的侧重于育分、育智,转变为育人、育心,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相信西交大苏州附中的学生能够在此课程体系中获得幸福的发展与成长。









在地理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中,应强调学以致用,通过对地方特色的讨论,如商圈保留和发展乡村振兴的实践,展现了对乡村与城镇发展辩证关系的理解。指出发展与特色保护并重的重要性,倡导运用辩证思维看待乡村及城市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在乡村变化和审美教育的融合课堂中,孔老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家乡的变化入手,通过观察图像、视频及实地考察,深入探讨乡村景观和城镇变化,强调乡愁的体验与记忆。课堂融合思政元素,强调家国情怀与农村振兴,同时注重美育,让学生通过家乡的变化体会美育的价值。此外,课堂注重学生间的互动与自我评价,促进教学一体化,让学生深刻感受城乡景观的变化,激发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我认为本次学习能够加强我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本位引申到问题本位、生活本位,教师应设置真实情景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迁移运用到真实问题中。

物化成果

“做”地理中向未来,共创教学新方向——记严乃超名师工作室十一月研修活动微信推送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双凤中学版权所有